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IIMS)再升级,引领企业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IIMS)是我国首套自主研制、大范围产业应用并实现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类标准,成果荣获国家标准化领域最高奖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IIIMS贯标工作已被纳入20余项国家级和700余项地方政策文件,全国已有74000家企业开展标准贯彻工作,在引导企业体系化构建覆盖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管理机制、稳定获取转型价值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简称《参考架构》),融入《参考架构》新国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IIMS)实现再升级,开启贯标工作新征程。
- 01-
企业管理体系亟需向数字治理体系转变
(一)数字化转型是覆盖企业全局的系统性创新工程。当前全球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数字时代的企业转型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通过数字化全面优化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涵盖战略转变、业务创新、能力建设、管理变革、技术融合等转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
(二)企业管理变革滞后于企业系统性创新转型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其与产业的全面深入渗透融合,在加速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深刻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与变革。一切新技术引发的变革,最高形式上都将体现为组织管理的变革,只有构建与新技术应用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变革明显滞后于转型要求,严重制约了转型发展进程。
(三)企业亟需构建动态柔性、开放协同的数字治理体系。传统企业管理体系主要以控制核心,围绕达成特定管理目标,构建基于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层制分工体系,形成适应规模经济的管理范式。应对以范围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传统企业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企业系统性创新转型的发展要求,亟需从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科层制管理体系向去中心、开放多元的动态柔性治理体系转变,系统推进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数字化治理机制构建、数字化组织结构重构、数字化管理方式变革和数字化文化创新,建立起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的更加动态、柔性、开放、协同的数字治理体系。
- 02 -
十年沉淀,厚积薄发,新国标推动IIIMS再升级
(一)IIIMS已在全国31个省市74000家企业应用普及
自2013年启动IIIMS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以来,历经12个年头,在全国工信、国资、标准等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和推动下,通过数万家贯标企业和数千家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出符合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架构方法,研制推广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成功完成中国原创管理体系国际输出,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协调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贯标推进体系,基本建立贯标结果的市场化采信体系,培训覆盖超过1000万人次,贯标企业达到74000家,获证企业达50000家,推动了超过10万项数字化新型能力建设工程,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0%、经营利润平均提高11.2%。
(二)《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新国标推动IIIMS再升级
从IIIMS 1.0 到 IIIMS 3.0,贯标工作的侧重点不断变化、持续演进。基于GB/T 23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的IIIMS 1.0,初步提出以新型能力为主线的理念框架,主要致力于两化融合理念和方法导入(“授人以渔”),解决企业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共识形成和机制建立问题,支持企业合理、规范、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融合和能力提升。融入GB/T 23006—202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以及数字化转型系列团体标准的IIIMS 2.0,构建完善了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初级方法论,形成了以价值效益为导向、业务场景为牵引、新型能力为主线、数据要素为驱动,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机制构建框架方法,主要致力于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数字化转型全程架构方法,分级分类开展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分级贯标和分级评定,支持企业更系统有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活动,稳定获取转型成效。融入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新国标的IIIMS 3.0,则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治理体系及其分级要求,依据数字化转型不同广度和深度界定的五个发展阶段、十个细分水平档次及其十九种不同变化,引导企业建立相对应的数字治理体系,为企业更加系统性、创新性推进数字化转型变革提供坚实机制保障。具体而言: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数字治理体系的主要视角,引导企业体系性构建覆盖数字化转型全局的数字治理体系。数字化领导力方面,注重各级领导数字化转型战略洞察和意识能力的培养,探索构建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领导机制等。数字化治理方面,加快从传统IT治理,向数据、技术、流程、组织、安全等以新型企业架构统筹和协调的多元治理转变。数字化组织方面,加快从科层制、流程化“刚性”组织,向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型的网络化、生态化“柔性”组织转变。数字化管理方面,加快从职能、流程驱动的管理模式,向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的管理模式转变,探索构建价值共创、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数字化文化方面,注重将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的自觉行动,以保障数字化转型这一系统性创新工程的有效推进和实现。
二是提出数字治理体系进阶模型,引导企业加快从封闭的自上而下科层制管理体系向开放多元的动态柔性治理体系转变。按照不同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对数字治理体系的内在不同要求,将企业数字治理体系划分为起步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起步级数字治理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主的科学管理范式,建立以控制为核心,职能/流程驱动型的,确保实现业务规范化运行和管理的起步级治理体系。场景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动态激发个体(含智能体)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为管理范式,建立以结果为核心(导向)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业务动态、个性化按需甚至智能自主协同运行、管理和优化的场景级数字治理体系。领域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全员知识动态积累和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的知识管理范式,建立以敏捷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全企业相应关键业务活动一体化动态、个性化按需甚至智能自主协同运行、管理和优化的领域级数字治理体系。平台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创造最大共同价值为主的平台化社会化价值管理范式,建立以开放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平台化社会化业务模式创新的平台级数字治理体系。生态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追求幸福和意义、激发个人原始创新创造能力为主的生态化意义管理范式,建立以创造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产业生态圈共建共创共享和共生进化的生态级数字治理体系。
三是明确IIIMS分级贯标细化要求,引导企业持续推进数字治理体系提档进阶。按照数字化转型覆盖的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将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等五个不同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细分为十个水平档次,共十九种不同变化。与之相匹配,企业数字治理体系也细分为十个水平档次及其十九种不同变化。结合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以及管理变革实践,对应3档、4档(两种变化)、5档(三种变化)、6档(两种变化)、7档(三种变化),将IIIMS分级贯标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并明确了具体贯标要求。
- 03 -
IIIMS 3.0推进策略与近期举措
推进策略:聚焦以IIIMS 3.0引导企业更加系统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工程,紧密结合工信、国资、标准、数据等主管部门重点工作,持续完善新型企业架构,具体化体系方法与落地实施指南,创新伴随式知识和工具赋能服务,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支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工作成果更好服务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整体提升,以及新赛道布局和业态转变。
重点举措一:全面推进4A、5A贯标。优化调整1A-3A贯标要求,明确4A、5A企业贯标工作细则、评定工作细则,加强4A、5A专题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快打造一批IIIMS 3.0贯标新标杆新样板,并加强标杆案例总结与宣传推广。
重点举措二:协同推进IIIMS 3.0和“一图四清单”工作。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图四清单”工作部署,协同推进IIIMS 3.0贯标与一图四清单工作,形成协同推进实施指南,完善协同推进咨询和评定工作细则,协同开展省市试点及成果总结提炼与宣传推广,构建完善协同工作体系,总结提炼并推广协同推进模式。
重点举措三:以IIIMS3.0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被纳入国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契机,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转型痛点和需求,找准最能体现数字化价值效益的转型关键痛点和应对方法,研制相关中小企业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方法引导,推动IIIMS3.0在中小企业大范围应用普及,围绕精细化管理决策、获客与变现、产业链协同配套等中小企业关注的数字场景及其配套数字能力,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贯标样板,标杆引路,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贯标的内生动力。
重点举措四: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提升全流程服务支持能力。贯穿IIIMS3.0贯标全过程,在诊断对标、贯标评定、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工具的开发应用,提升个性化场景化精准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企业本质贯标工作成效。
重点举措五:加强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动态评级及其结果应用。持续深化行业自律和社会化监督,动态开展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动态评级,并通过向主管部门报送评级结果、根据评级结果给与相关机构和人员绿色通道支持等方式,不断创新和扩大评级结果采信应用,持续提升贯标市场化服务质量。
重点举措六:开展IIIMS3.0贯标全国深度行活动。联合各级主管部门和推进组织,发动优秀贯标企业、优秀咨询和评定结构、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方力量,组织重点片区推进活动、重点行业领域供需对接活动、优秀贯标企业经验交流活动等,进一步凝聚共识、分享经验、共谋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IIMS)是我国首套自主研制、大范围产业应用并实现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类标准,成果荣获国家标准化领域最高奖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IIIMS贯标工作已被纳入20余项国家级和700余项地方政策文件,全国已有74000家企业开展标准贯彻工作,在引导企业体系化构建覆盖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管理机制、稳定获取转型价值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简称《参考架构》),融入《参考架构》新国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IIMS)实现再升级,开启贯标工作新征程。
- 01-
企业管理体系亟需向数字治理体系转变
(一)数字化转型是覆盖企业全局的系统性创新工程。当前全球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数字时代的企业转型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通过数字化全面优化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涵盖战略转变、业务创新、能力建设、管理变革、技术融合等转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
(二)企业管理变革滞后于企业系统性创新转型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及其与产业的全面深入渗透融合,在加速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深刻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与变革。一切新技术引发的变革,最高形式上都将体现为组织管理的变革,只有构建与新技术应用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变革明显滞后于转型要求,严重制约了转型发展进程。
(三)企业亟需构建动态柔性、开放协同的数字治理体系。传统企业管理体系主要以控制核心,围绕达成特定管理目标,构建基于专业化标准化的科层制分工体系,形成适应规模经济的管理范式。应对以范围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传统企业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企业系统性创新转型的发展要求,亟需从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科层制管理体系向去中心、开放多元的动态柔性治理体系转变,系统推进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数字化治理机制构建、数字化组织结构重构、数字化管理方式变革和数字化文化创新,建立起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的更加动态、柔性、开放、协同的数字治理体系。
- 02 -
十年沉淀,厚积薄发,新国标推动IIIMS再升级
(一)IIIMS已在全国31个省市74000家企业应用普及
自2013年启动IIIMS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以来,历经12个年头,在全国工信、国资、标准等主管部门的共同指导和推动下,通过数万家贯标企业和数千家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出符合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架构方法,研制推广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成功完成中国原创管理体系国际输出,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协调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贯标推进体系,基本建立贯标结果的市场化采信体系,培训覆盖超过1000万人次,贯标企业达到74000家,获证企业达50000家,推动了超过10万项数字化新型能力建设工程,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0%、经营利润平均提高11.2%。
(二)《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新国标推动IIIMS再升级
从IIIMS 1.0 到 IIIMS 3.0,贯标工作的侧重点不断变化、持续演进。基于GB/T 23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的IIIMS 1.0,初步提出以新型能力为主线的理念框架,主要致力于两化融合理念和方法导入(“授人以渔”),解决企业融合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共识形成和机制建立问题,支持企业合理、规范、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融合和能力提升。融入GB/T 23006—202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以及数字化转型系列团体标准的IIIMS 2.0,构建完善了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初级方法论,形成了以价值效益为导向、业务场景为牵引、新型能力为主线、数据要素为驱动,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机制构建框架方法,主要致力于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数字化转型全程架构方法,分级分类开展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分级贯标和分级评定,支持企业更系统有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创新活动,稳定获取转型成效。融入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新国标的IIIMS 3.0,则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治理体系及其分级要求,依据数字化转型不同广度和深度界定的五个发展阶段、十个细分水平档次及其十九种不同变化,引导企业建立相对应的数字治理体系,为企业更加系统性、创新性推进数字化转型变革提供坚实机制保障。具体而言: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数字治理体系的主要视角,引导企业体系性构建覆盖数字化转型全局的数字治理体系。数字化领导力方面,注重各级领导数字化转型战略洞察和意识能力的培养,探索构建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协同领导机制等。数字化治理方面,加快从传统IT治理,向数据、技术、流程、组织、安全等以新型企业架构统筹和协调的多元治理转变。数字化组织方面,加快从科层制、流程化“刚性”组织,向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型的网络化、生态化“柔性”组织转变。数字化管理方面,加快从职能、流程驱动的管理模式,向数据、知识甚至智能驱动的管理模式转变,探索构建价值共创、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数字化文化方面,注重将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的自觉行动,以保障数字化转型这一系统性创新工程的有效推进和实现。
二是提出数字治理体系进阶模型,引导企业加快从封闭的自上而下科层制管理体系向开放多元的动态柔性治理体系转变。按照不同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对数字治理体系的内在不同要求,将企业数字治理体系划分为起步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起步级数字治理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标准化、规范化为主的科学管理范式,建立以控制为核心,职能/流程驱动型的,确保实现业务规范化运行和管理的起步级治理体系。场景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动态激发个体(含智能体)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为管理范式,建立以结果为核心(导向)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业务动态、个性化按需甚至智能自主协同运行、管理和优化的场景级数字治理体系。领域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全员知识动态积累和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的知识管理范式,建立以敏捷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全企业相应关键业务活动一体化动态、个性化按需甚至智能自主协同运行、管理和优化的领域级数字治理体系。平台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创造最大共同价值为主的平台化社会化价值管理范式,建立以开放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平台化社会化业务模式创新的平台级数字治理体系。生态级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为,形成以追求幸福和意义、激发个人原始创新创造能力为主的生态化意义管理范式,建立以创造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知识赋能甚至智能自主型的,确保实现产业生态圈共建共创共享和共生进化的生态级数字治理体系。
三是明确IIIMS分级贯标细化要求,引导企业持续推进数字治理体系提档进阶。按照数字化转型覆盖的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将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等五个不同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细分为十个水平档次,共十九种不同变化。与之相匹配,企业数字治理体系也细分为十个水平档次及其十九种不同变化。结合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以及管理变革实践,对应3档、4档(两种变化)、5档(三种变化)、6档(两种变化)、7档(三种变化),将IIIMS分级贯标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并明确了具体贯标要求。
- 03 -
IIIMS 3.0推进策略与近期举措
推进策略:聚焦以IIIMS 3.0引导企业更加系统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工程,紧密结合工信、国资、标准、数据等主管部门重点工作,持续完善新型企业架构,具体化体系方法与落地实施指南,创新伴随式知识和工具赋能服务,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支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工作成果更好服务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整体提升,以及新赛道布局和业态转变。
重点举措一:全面推进4A、5A贯标。优化调整1A-3A贯标要求,明确4A、5A企业贯标工作细则、评定工作细则,加强4A、5A专题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快打造一批IIIMS 3.0贯标新标杆新样板,并加强标杆案例总结与宣传推广。
重点举措二:协同推进IIIMS 3.0和“一图四清单”工作。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图四清单”工作部署,协同推进IIIMS 3.0贯标与一图四清单工作,形成协同推进实施指南,完善协同推进咨询和评定工作细则,协同开展省市试点及成果总结提炼与宣传推广,构建完善协同工作体系,总结提炼并推广协同推进模式。
重点举措三:以IIIMS3.0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被纳入国家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契机,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转型痛点和需求,找准最能体现数字化价值效益的转型关键痛点和应对方法,研制相关中小企业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方法引导,推动IIIMS3.0在中小企业大范围应用普及,围绕精细化管理决策、获客与变现、产业链协同配套等中小企业关注的数字场景及其配套数字能力,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贯标样板,标杆引路,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贯标的内生动力。
重点举措四: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提升全流程服务支持能力。贯穿IIIMS3.0贯标全过程,在诊断对标、贯标评定、供需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工具的开发应用,提升个性化场景化精准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升企业本质贯标工作成效。
重点举措五:加强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动态评级及其结果应用。持续深化行业自律和社会化监督,动态开展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动态评级,并通过向主管部门报送评级结果、根据评级结果给与相关机构和人员绿色通道支持等方式,不断创新和扩大评级结果采信应用,持续提升贯标市场化服务质量。
重点举措六:开展IIIMS3.0贯标全国深度行活动。联合各级主管部门和推进组织,发动优秀贯标企业、优秀咨询和评定结构、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各方力量,组织重点片区推进活动、重点行业领域供需对接活动、优秀贯标企业经验交流活动等,进一步凝聚共识、分享经验、共谋发展。